吴承义/文
此文部分文字做了处理
论文摘要:根据新近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拟从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评价系统三方面着手,其中教学模式改革是此次改革的核心,即建立一个新型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确立标志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将长期指导中国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建构主义的由来、主要观点以及在中国的基本情况,接着从建构主义角度解析新模式中的四大基本要素,并结合作者在XX院校的教学实践对新模式在XX院校的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一、 引言
根据2004年1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拟从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评价系统三方面着手。其中教学模式改革是此次改革的核心,也就是要将现在的"课本+粉笔+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变为"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这一新模式的确立标志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将长期指导中国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建构主义的由来、主要观点以及在中国的基本情况,接着从建构主义角度解析新模式中的四大基本要素,并结合作者在XX院校的教学实践对新模式在XX院校的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一)教育心理学的"三大主义":行为主义(Behaviorism)、认知主义(Cognitivism)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20世纪以来,随着认知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先后出现了不同的学习理论学派,其中曾有三种学习理论对教学和学习产生过较大影响,它们分别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行为主义流行于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起因于外部的刺激,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外部刺激,学生则是接受刺激。因此行为主义者无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理解与心理过程。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期间,行为主义让位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认为,人的认知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首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则是对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
90年代以来的建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是当前认知心理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其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可谓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根源于哲学,一直被应用于社会学和人类学以及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的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此外,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ogotsgy)、布鲁纳(Bruner)等人也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就教学模式而言,建构主义提倡"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对传统的"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1]
2、 建构主义与中国教育
建构主义概念虽是西方人创造的,但就建构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来说,中国和西方在步调上相差无几。在90年代前的中国,由于建构主义所主张的学习环境、情境创设和合作学习在现实教学中无法实现,建构主义难以进入实际教学领域,因此对建构主义的研究,仅停留在心理学家对新的学习理论的研究层面上而已。
9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为建构主义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使得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环境得以实现,建构主义开始超出纯学习理论的范畴,进入实际教学领域。在研究层面,除了建构主义理论外,针对建构主义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2],涵盖面非常广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何克抗教授发表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3]一文对于建构主义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外还有很多研究涉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以及建构主义在数学、化学、英语等具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等问题。在实践层面,由于一些教师的参与,建构主义逐渐被带入一些大中小学的课堂,不少教师正在探索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总之,建构主义在中国教育界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然而,就建构主义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领域而言,目前的总体状况是"文章多,实践少"。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尚处在由传统的"行为主义时代"向"建构主义时代"的过渡期,真正的"建构主义时代"还未到来,因为一方面,懂得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师很少,另一方面,懂得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操作的教师更为稀缺[4]。
三、建构主义与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书本+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为此,教育部最近颁发了《课程要求》,正式确立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这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学将"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5]
从基本属性上来说,"书本+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属于行为主义的,而"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则是属于建构主义的。《课程要求》对此新教学模式只作了一些框架性的粗线条描述,并针对新模式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两个图示【图一和图二】。笔者认为,这不足以帮助我们真正认识新模式,认清新模式本质的关键在于对其中涉及的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大基本要素进行建构主义解析。
1、 关于学生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transmission),而是知识的处理( transaction )和转换(transformation)[6]。
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为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新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能够弥补传统课堂听说训练的不足,能够随时记录、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情况,从而能督促学生积极学习,促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其他应用能力有较快提高。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开展学习。学生需要学多少时间就可学习多少时间,并且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由选择不同的级别和水平的学习材料,可以自己设定目标,可以通过自测反馈信息,立即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发现问题,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难度和进度。[7]
《课程要求》附件一所提供的图二说明的就是学生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主体作用":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当然,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2、 关于教师
由于大多数教师都习惯于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因此成为一名建构主义教师可能并非易事。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进行范式的转变","必须主动放弃熟悉的见解和做法,并采纳新的见解和做法。"[8].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教师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积极从事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教师利用CAI课件和精选的网上教学资源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和各种音视频设备呈现教学内容,将较为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可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为学生创设了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并进行相互提问,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在图二所示的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应重视教师的面授辅导作用,教师的面授辅导应以小组为主。原则上每组学生不应超过8人。辅导内容应以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为主,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决定学生是否可以继续学习。辅导以小组进行,学生每学习16~20学时,教师应给予1学时的辅导。"[9]
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如果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那么这种教学必定会失败: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不得要领,甚至可能钻进牛角尖。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主演改由学生担任),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加,所以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10]
3、 关于教材
目前正处于试点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所试用的全新学习系统的教材包括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时代交互英语"教学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体验英语"教学系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系统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理念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与传统教材相比,这四套新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因为它们具有一些与建构主义理论相适应的新特点。
首先,在载体上,新教材拥有课本、光盘和网络课程三种不同的载体[11],真正实现了教材的立体化。教材的立体化同步推出,有助于拓宽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可以从课本开始,通过网络媒介延伸到多元化的信息世界;有助于教师对教与学的思维转变和手段更新,使"灌注式教学"能逐步演化到自主选择、参与式的教学;还可有助于教学模式的转变,既可以实现由教师现场指导的实时同步学习,也可以实现在教学计划指导下的非实时自学,还可以实现通过使用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区、网络电话等手段的小组合作型学习等。
其次,在设计上,新教材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双重优点于一身。新教材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传输,还有学生学业管理模块;不仅跟踪学生的学与练的过程,还自动记录学习的情况,提供平时学习成绩的查询。网络课程还为教师提供了试题库和实施考试的工具和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实时和异时交互的工具,在网络课件内设置了网上讨论区和电子邮件列表系统,使学生在教材网站上方便快捷的实施互动交流,开展小组合作型学习。然而网络教学只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加强,绝对不是对课堂教学的取代。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仍然是师生交互的重要手段,只不过教师应当适当减少内容的重复讲解,同时加强面授形式的课堂教学和辅导。
再者,在内容上,兼顾基本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拓宽。新教材的网络课程提供了详尽的教学内容,包括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基本的东西,还提供了网上工具,便于教师自行制作教案或修改网络已提供的教案,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此外,还提供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空间。然而教师应以基本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战场。
4、 关于媒体
这里所说的媒体其实是指教学环境。根据图一,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媒体或教学环境显然包括计算机和课堂两个部分,这一点从新模式的名称"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中也可看出。
其中的计算机可以是单机或网络,而网络可以是局域网、校园网或互联网。基于计算机的媒体在技术上可以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根据《课程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没有抛弃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而是适当保留了基于课堂的教学环境。《课程要求》建议"各高等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基于单机或局域网以及校园网的多媒体听说教学模式,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读写译课程的教学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计算机上进行。但是,无论是上机学习,还是课堂学习,都应安排足够的教师进行指导或讲授。"[12] 在新模式中,课堂教学的开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课堂教学应与教学软件在进度上基本上要相配合。二是要分类指导。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班讲授不同的内容。三是大班授课与小班辅导结合。阅读理解、语法、写作和翻译技巧都可以大班授课,小班辅导。大班解决大的问题,小班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四是要缩减课时,无论大班还是小班教学,都应减少课时量,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在新模式中,基于计算机的新型媒体和基于课堂的传统媒体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这种新的复合型媒体已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与教材接触和互动的场所,是教和学的理想环境。
总之,在这种"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认知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起主体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其主导作用;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传统模式相比,在这种新模式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完美地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新模式在XX院校中的实施:几条建议
不同的理论,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都有成功的案例,但每一种理论又都不具备普适性。新的建构主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不例外。与传统模式相比,新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它并非灵丹妙药。此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漏洞和问题也是必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对于新模式的实施而言,研究其潜在问题比探讨其潜在优势似乎更有指导意义。
XX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因此XX内外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针对新模式在XX院校的实施,在此笔者拟结合XX院校的特殊性提出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1、网络教学不是课堂教学的取代。
新模式既包括了网络教学,也包括了课堂教学,但是必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网络教学只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加强,绝对不是对课堂教学的简单取代。要避免唯技术论,唯网络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要同时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鼓励优秀教师讲授适宜于课堂教学的课程,与基于网络和计算机教学的课程相结合。"[13]因此,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仍然是师生交互的重要手段,课堂在新教学模式中仍有重要作用。课堂上讲语法,讲阅读理解,讲写作,讲翻译技巧。可以有不同的教材和多种参考书,也可以大班讲课,因为不需要练习听说。计算机软件主要解决听说,特别是听的问题。当然计算机软件也可以辅助地解决语法和阅读理解问题,还有一些英语文化知识问题,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解决。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以及自己的时间等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的个性化和时间、地点的自由化,减少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学习兴趣。
新的教学模式应是将上机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机地结合,而不是机器取代教师的问题。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英语教学朝着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方向发展,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利于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课堂教学以及教师的辅导则具有面对面交流、富于情感、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更好地互动等特点。两者各有所长,各有优势。我们应该积极地将两方面的长处恰当地组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设计出适合本校情况的新的教学模式。
2、个性化学习不等于无约束学习,主动学习不等于不去学习。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学生享有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会独立使用多种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学会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材料,制定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计划。这种自主学习过程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是这种模式中却隐藏着一种风险:即如果没有有力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于部分学生而言,个性化的学习很可能会变成无约束的学习,甚至主动学习可能会变成不学习。网络学习过程中,学生处在一个比较纷乱的网络环境下,容易受到与当前学习无关的额外信息干扰。而且学生单独学习,缺乏同学间的交流,这些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美国有一项关于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统计报告已经显示,远程教育的学生明显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14]。这说明缺乏教师的直接指导,一些学生会滥用所享有的自由和主动,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所以,不能盲目相信学生自我管理的意愿和能力,学校教务部门和老师必须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还要有相应的检查、辅导和规范的管理机制。要有辅导老师负责进行学习过程管理和答疑辅导。新的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好坏将是决定新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在学生管理方面,XX院校向来都有着更完整、更规范的制度和做法,这是XX院校相对于地方院校的优势,应该继续发扬,而不应该随意放弃。
3、教师素质是关系改革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新模式改革需要高校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的力度。硬件建设是指提供新模式运营所需的校园网和计算机;软件建设是指培训出胜任建构主义教学的大学英语师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虽然应该并重,但是培养英语师资才是重中之重,应将资金主要投放到这里。学校要重视外语任课教师的重新培训问题,因为新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认识能否到位。教师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角色上来,主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推广新模式。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因不了解网络技术、不会使用计算机、不了解网络环境中的学生特点,以往的教学经验已不完全适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不能表达到位,使学生学习效果下降。
在大学英语师资建设方面,XX院校已经有了一些宝贵经验。比如,XXXWY学院每年都举办一个全X外语师资培训班,学员是来自全X各高校的英语教研室的现职教师。这个培训班对于提升他们的英语教学水平意义重大,一方面他们有机会聆听作为全X外语教学核心的外语学院的资深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现场观摩高水平的示范课;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们和来自XX其他院校的同行交流的场所。这样一来,借助XXXWY学院的龙头作用,全X大学英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将能与时俱进。
4、XX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应该体现XX特色。
鉴于我国高校的教育资源、学生入学水平和所面临的社会需求都不尽相同,《课程要求》只是指导性的,它赋予了各校因校制宜、各地因地制宜的一个非常大的空间,而不再搞"一刀切"。
为此,XX院校首先应该在《课程要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生源情况、学生英语水平、师资力量、学校定位以及国防需要等因素之后,再来制订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另外,如前文所提,除基本教学内容外,新模式还为教学内容的拓宽提供了可能。因此XX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在自行制作教案过程中可自行加入适合本校学生的X事英语素材,以体现英语教育的X事特色。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XX特色问题上,有两个因素不可忽略:一是XXXWY学院的核心龙头作用。作为全X外语教育的基地,XXXWY学院在XX英语教学的科研和实践层面都享有无可争议的优势,可起示范作用。二是XX院校协作中心外语协作组组长联席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有利于优化XX院校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
五、结语
《课程要求》的颁布标志着建构主义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领域指导理论地位的正式确立, "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必将为 "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所取代。但是一切都才刚刚开始,现在就欢呼建构主义时代的到来还为时尚早,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XX院校应该同地方高校一起,关注新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新问题的对策,并加强X内外院校的经验交流,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1] 本文此处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来自下列文献: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4期;李三虎:"当代西方建构主义研究述评",《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 05期;张祖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原则",《开放教育研究》,1997年 06期;David H. Jonassen, A Model for Design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 Proceedings of ICCE97, 1997.12;Von Glasersfeld, E.(1995), 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eaching. In: L. P. Steffe & J. Gale(ed.), 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p.3-15).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Merill, M. D. (1991) Constructivism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In Duffy, T. M. & Jonassen, D. H. (Eds.), Constructivism and the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 A Conversation. (pp.99-114).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2] 据笔者2004年10月17日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显示,仅从1994年至2004年10月,中国大陆境内公开发表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论文就达874篇之多。
[3] 该文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 05期。
[4] 见A Survey of CAL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By Peng Weiqiang (Guangdong RTVU Guangzhou China),《电大快讯英语》,2004年第二期,来自http://www.open.edu.cn/elt/6/5.htm 。根据文章作者的调查,受查对象普遍对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满意,半数以上的人感觉对教育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知之甚少。
[5] 见《课程要求》。
[6] Chang-Wells, G. L. M. & Wells, G. (1993). Dynamics of Discourse: Literac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In: Forman, E. A., Minick, N. & Stone, C. A.(ed.). Contexts for Learning: Social-cultural Dynamics in Children' s Development (p.58-9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在校内建了3个学生自主学习中心,从早上8点一直开到晚上10点,学生可以随时去。在这个自主学习中心里面,有BBC、VOA等经过我们录制的放在网上的材料。同时,学生可以做课程的复习,可以做4、6级考试。
[8] Brooks, J.G. and Brooks, M.G.. Alexandria, VA (1993)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25.
[9] 见《课程要求》。
[10] 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来自www.itedu.net.cn。
[11] 这三种载体既可选择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可选择的方式有:课本+音带(适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课本+光盘(适用于能提供计算机的院校或能使用计算机的学生);课本+网络课程(适用于具有网络服务条件的学校或具备上网条件的学生)。
[12] 见《课程要求》。
[13] 见《课程要求》。
[14] 冯霞:"掌握网络传播特点保证网络教学质量",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网(http://www.cmr.com.cn/distance/wangluo/001.ht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